本文转自:人民网-贵州频道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
强化干的导向、专的要求、严的基调、暖的色调,突出“党小组+工作室”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模式,2025年9月,南明公安分局“杨小宇工作室”建成运行。
杨小宇工作室。
工作室目前有成员7人,主要负责现场勘查,指纹、声纹比对等工作。2025年试运行以来,比中电信诈骗、盗窃等案件46起。
南明区政府副区长、南明公安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陈晓路到工作室调研指导工作。
南明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、政委曹伟就工作室筹建专题研究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走近杨小宇,走进杨小宇工作室。
红岩路发生一起烟酒店被盗案件,杨小宇通过指纹比对,比中一名盗窃前科人员。侦查民警根据线索,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。
这是杨小宇比中的3405起案件中的一起,也是她10多年指纹比对工作的一帧普通的剪影。
传奇 因为一直用心
从小,杨小宇就喜欢看警察题材的影视剧,总会被剧中警察破案的风采深深吸引,憧憬着有一天,自己也能成为破案能手。怀揣着对于警察这个职业的崇拜和向往,中专毕业后,杨小宇来到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,成了一名辅警。
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杨小宇只是在办公室从事一些录入信息、整理文件之类的工作,但她心里却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人民警察。杨小宇暗暗告诉自己,自己虽然不是公安“科班”出生,但只要努力钻研,哪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呢!一定要像海绵吸水一样,拼命去汲取知识。一段时间后,领导看到杨小宇吃苦耐劳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就安排她去做更具挑战的指纹比对工作。
杨小宇在指纹比对。
当时,杨小宇心里高兴极了,因为离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。同时,她也无比忐忑,因为指纹比对是一门专业技术强的工作,而自己又是个“门外汉”,如果“比不对”拖累了同事咋办呢!怀着这样的想法,杨小宇开始没日没夜地琢磨指纹,用放大镜把指纹放大细心观察、耐心研究。
连续工作好几天, 杨小宇居然比中了一枚案件现场的指纹。后来,侦查民警根据其比中的指纹侦破了案件,杨小宇也因此信心倍增,干事的劲头也越来越足,也越来越细心。
指纹比对工作,没有激烈搏斗的场面,没有生死时速的较量。但它是刑事侦查的另一个战场,更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,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。一枚指纹,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,即使在电脑上放大,也不过巴掌大,可就是这么大点地方,缠绕的却是密密麻麻、层层叠叠的纹路。
每当从案发现场提取到指纹,杨小宇就想赶快坐下来比对,没比对出来就会一直惦记着,会在脑海里反复出现,总是感觉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,即使有时在做其他的事情,做着做着就会突然间想起那枚未比中的指纹,就有点怅然若失,有时候连做梦都会梦见。所以,没比对出来的指纹,没查出来的案子,杨小宇会反复地、无休止地查,一直要查到水落石出才罢休。
纹路上的坚守
忙碌,是杨小宇10多年来指纹信息比对生涯的常态。每天到办公室换好工作服,就开始端坐在电脑前工作。只要一坐在电脑前,面对各种案件现场的指纹,残缺的或者扭曲的,带有污垢或者血迹的,只要走进“纹路”,和这些指纹一对话,小宇的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,真的物我两忘、心无旁骛,只等她望“纹”问切、抽丝剥茧、寻找真相。
杨小宇和同事在提取指纹。
工作中,杨小宇一直秉持“案件不破、指纹不止”的信念,一枚指纹的认定,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次的检索比对。一枚指纹发送到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,一般会从系统中通过机选比对出相似度较高的数百个候选队列,之后再通过人工进行比对。一般案件的指纹要对前30个候选队列进行比对,重大的案件的指纹要看前50位候选队列进行比对、重特大案件的指纹甚至要看到上百位。越看到后面就越是所谓的“小概率”,但心里总是想着万一比中的就是少看的那个呢!
在工作室里,一张靠窗的办公桌前,杨小宇一早来到办公室,就开始指纹比对,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。有时候连起身喝水、站起来活动活动都会忘记。
杨小宇在工作。
2016年8月,杨小宇被抽调到省公安厅,对往年未破疑难命案积案的指纹开展专项比对,对其中的“凯里两案”的4枚现场连指指纹和另一枚指纹,开展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比对查询工作。遗憾的是,45天时间里,“凯里两案”指纹未比中。专项行动结束后,这起案件的5枚指纹依然萦绕在杨小宇的脑海。
2016年11月23日早上,杨小宇对这5枚早已烂熟于心的现场指纹,重新调整标注细节特征、反复发送比对查询,最终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,让这起沉寂18年的案件得以告破。
其实,如果杨小宇是一个海边赶海的孩子,那么,“凯里两案”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五彩斑斓的贝壳罢了。而在长长的海岸线,也就是指纹比对的这条“纹路”上,杨小宇已经比中3000多起案件。老刑警林毅回忆说:“小宇开始指纹比对以后,南明公安分局的案件侦破数就呈跃升式上行了。”
杨小宇,出列!
“为杨小宇佩戴警号006643!”
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后,杨小宇深深知道,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本文开头的那份指印鉴定报告,说来还有些曲折。当时,提取到这份指印后,杨小宇随即就认真分析了这枚残损而模糊的指纹,逐一标注“起点”“终点”“小棒”等细节特征,输入到指纹库中由电脑自动比对,却始终未比中。
第二天上班,辖区派出所又报告说,一个药店也被盗了。连续两日被盗,如果不尽快抓获嫌疑人,就会有更多的店铺被“梁上君子”盯上。因为作案手法相似,杨小宇对两起案件作串并案分析,但为何两起案件都未比中嫌疑对象呢?杨小宇再次调出这两起案件现场指纹,经仔细观察发现,这几枚指纹因残缺模糊严重,原来标记的细节特征点位置有微小偏差。于是,她逐一进行修正,重新标注细节特征点,再次发送查询比对,当即比中犯罪嫌疑人王某,侦破了两起案件。“面对一枚枚残缺、变形、模糊的现场指纹,只有刻苦钻研,在方法上不断总结、创新,才能寻找真相,侦破案件。”
南明公安指纹比对工作,在杨小宇的努力工作和模范带动下,刑事技术室完成了全市四分之一的指纹比对量。
在《我是刑警》的剧情中,尘封18年的“清江两案”,也就是“凯里两案”告破后,公安部的领导秦川从北京风尘仆仆地赶至竹城市,为侦破该案的关键人物南文公安分局辅警杨小洁庆功。
“我要去幼儿园接孩子呢!”宾朋满座,杨小洁却匆匆赶来辞行,留一道离去的背影,让秦川有些错愕。
现实中,公安部领导其实还说,“那我安排人去接吧?”
“陌生人老师不放呢!”杨小宇有些难为情地婉拒了领导的盛意。
回忆起那段时间,杨小宇充满愧疚和自责。当时,杨小宇参加省厅45天的集中攻坚后,又夜以继日地在单位进行指纹比对。她儿子还小,还在幼儿园读书,因为一比对起来忘记去学校接孩子了。等记起来赶到学校时,就只有儿子一个人倚着校门眼巴巴地等她了。
有一次,老师终于忍不住对杨小宇发火了,说是不是就你家孩子要金贵些,必须要晚点来接!小宇不停地道歉,同时也把接小孩的时间定成闹钟提醒自己,但比对到关键的时候,仿佛再点一下鼠标就可以看见真相了,时间又难免拖延。都说“陪伴才是最好的爱”,对于小宇来说,儿子的成长历程中她真的陪伴得太少。
杨小宇渐渐成了警营中的“名人”,许多媒体都想请她谈谈破案的传奇经历。杨小宇却谦逊地说,其实,就像牛顿说的一样,我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。如果没有公安传帮带的“师父”带我,耐心地教我标注、无私地传授,我这个非科班出生的人学不了这门技术。如果没有智慧警务赋能,没有建强建专的指纹库,我也比不中指纹。
杨小宇是第十一批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,贵州省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专家库成员,曾荣获省厅市局“个人二等功”“十佳刑事技术检验鉴定标兵”“警营匠心奖”“突出贡献奖”“先进工作者”等荣誉。由贵州省委组织部批准,杨小宇由辅警转聘任制公务员再转委任制公务员。
假如真有什么传奇的话,那是要踏实肯专,心细如发。于小宇自己而言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,就是耐得住寂寞,以宁静面对纷扰的世界。(文/李欣 图/南明公安分局)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