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年少的岁月中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,“三干会”这三个字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在六七十年代,父亲在公社工作,每到这个时候,总是提到要去县里参加“三干会”。村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带有“三干会”字眼的标语,而大人们在私下里也是频繁讨论这个会议的消息。
随着我逐渐长大,才了解到原来“三干会”是指三级干部会议。从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,基层组织分为县、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三级,召开这类会议的干部主要是来自这三个层级的核心人员。在那个通讯条件还不发达的年代,没有像现在便利的电话、电视和网络,任何需要传达的上级指示,主要是通过文件传递和召开会议来实现,这也正是“文山会海”盛行的时代。
展开剩余68%“三干会”除了传达来自上级的指示外,更重要的是讨论和部署全县的一些重大事务。在那时,县委每年在正月初都会召开一次“三干会”,以安排一整年的工作,并做好春季的生产部署。到了小麦收获和秋季收获之前,县委也常常召开“三干会”,以便安排“三夏”和“三秋”的工作。入秋后,这样的会议还会扩大到生产队的干部,召开“四干会”,鼓励社员们灵活利用冬闲时间,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。
“三干会”一般在县城召开,会议持续的时间通常在五到七天之内,参会的人数常常超过千人,规模甚至比现在一年一度的县市“两会”还要宏大且时间更为漫长。这种大型的“三干会”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向往的机会,使他们能够去逛逛莱阳城,体验不同的生活。
当时,只有一处县委招待所,公社和大队的干部们都得自行背着行李步行到县城,住宿条件通常是在南广场的展览馆和县委门前的工人俱乐部,早些年还能在师范礼堂(现在的人社局所在地)凑合一宿。
在礼堂的地上铺上一层麦秸草,随便把行李放在上面,就可以凑合着睡觉了。冬天的住宿条件稍微好一些,但在夏季和秋季之间,空气湿度很大,地面也常常潮湿,屋内弥漫着霉味。夜间常常会遭受臭虫、虱子、跳蚤和蚊子的骚扰,唯一能做的就是点燃一些麦草熏一熏。至于吃饭,通常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和一些腌菜,公家只提供开水。
这类规模庞大的 “三干会”,最早的一次是在1958年1月5日至11日期间,在专署驻地莱阳召开,县委根据区委的部署,组织了三级干部的会议,以帮助县委进行整风。会议之后,全县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、养殖和土壤改良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热潮,为大跃进的号角拉开了序幕。而最后一次这样的会议是在1982年12月,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,此后,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改革的核心,全面铺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来的“三干会”与当年的艰苦条件相比,明显改善了。无论是会议场所、交通还是食宿的条件与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。
再后来,“三干会”不再在城里召开,取而代之的是电话会议、视频会议和网络会议。而那些难以磨灭的记忆,永远铭刻在那一代人的心中。那段简朴的生活、欢快的笑声、踏实的作风以及干群之间亲如鱼水的关系,依旧令人感慨与怀念。
点击右上角关注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,阅读更多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