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日报7月10日电 7月9日日照股票配资,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举行。本次会议以"挖掘避暑气候资源价值 助力文旅经济高气候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质量发展"为主题,旨在深化气象与文旅合作,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。
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在致辞中强调,气候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,气象服务与旅游产业融合面临机遇与挑战。近年来,气象部门通过科技创新构建气候资源评价体系,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。例如联合文旅部推出"避暑旅游路线""冰雪旅游路线"等特色产品,将气象景观转化为旅游资源,助力地方打造绿色发展模式。他同时指出,气象服务已成为旅游安全的"智慧护盾",全国228家5A级景区已建成425个气象观测站点,多要素融合气象服务平台覆盖5万余个景点,累计向导游推送预警信息2.4万余条,服务旅游团超22万个。
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绍了2025年全国暑期避暑旅游推荐路线。该路线综合夏季气候趋势、温湿度、日照等指标,结合生态与交通要素,推荐16条兼具舒适性与吸引力的避暑线路,为游客提供权威参考。内蒙古作为北疆生态屏障,在气候旅游融合中成效显著:兴安盟全域获评"避暑旅游目的地",阿尔山市成为全国首个"中国气候生态市"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会议同步解读《内蒙古星空旅游指南》《兴安盟避暑旅游白皮书》及《阿尔山温泉度假指数》,为气候资源开发提供科学蓝图。兴安盟、四川大邑、广西河池等地还分享了气候资源转化经验,如依托森林康养、冰雪旅游等业态打造生态品牌,通过星空旅游、温泉度假等产品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。
会议强调,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资源格局重塑带来新机遇。中国气象局将联合文旅部门优化气候评价体系,拓展气象服务场景,并通过"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"摄影展等文化活动多维展现生态价值。熊绍员呼吁各方凝聚共识,探索气候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,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此次会议释放出"气象+文旅"融合的强劲信号,随着气候资源潜力持续挖掘,避暑旅游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、促进生态转化的绿色引擎,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智慧力量。
来源:中国日报网日照股票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